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党建园地>>党建动态>>文章内容
学思践悟强根基 启航教育新征程——常州市第五中学开展“学习日”活动
发布时间:2024-08-18   点击:   来源:党政办公室(原创)   作者:褚今

  为学习贯彻好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精神,全面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走深走实、见行见效,8月3日,常州市第五中学积极响应常州市教育系统的学习号召,各党支部积极组织召开学习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精神学习研讨会,结合自身实际展开热烈深入的学习交流。

  ●诚谨党支部 陈希

  作为一名高中教师,我深感国家的未来与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教育人才。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明确提出,建设人才强国是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教育人才的创新和培养。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在课堂上,我们应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使他们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潜力。

  党员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我将以实际行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为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贡献力量。

  ●诚谨党支部 郑兴豪

  制度保障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制度是保障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以确保各项事业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发展。

  通过学习,让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的决心和信心。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诚和党支部 储辰飞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深入分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如何进一步凝心聚力呢?

  没有坐享其成的收获,也没有一劳永逸的事业。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作为党员的我们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尝试、探索,把责任感转化为行动力,把改革放在首要位置,破藩篱、激活力、迎挑战,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中推动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诚和党支部 尚小豪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发展进程,它融合了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方面的现代化目标,深入学习和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目标,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和信仰,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要不断提升自我,成为学生的榜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教育事业,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专业素养,引领学生成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诚正党支部 陈琪琪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高度评价了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

  面对新形势,我们要团结一致、守正创新、锐意进取、顽强拼搏,坚定改革信心和决心,深入学习新发展理念,努力实现各项发展任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诚正党支部 褚今

  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后,我深感振奋与责任重大。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我们要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活动中,全体党员教师纷纷表示,全会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吹响了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冲锋号”。后续学习要深入领会全会精神,对标对表、深谋实干,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常州教育篇章贡献力量。(撰稿:褚今)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第五中学   京ICP证000000号   地址: 常州市钟楼区茶花路6号
    联系电话:党政办公室:0519-86850302 校长室:0519-86853680   服务、咨询、建议邮箱:czwzdzbgs@126.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